计算机组成原理 期末复习


计算机组成原理 期末复习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计算机软件分为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等) 和 应用软件(QQ等)

2、计算机把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

3、冯·诺伊曼计算机的特点

1.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2. 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按地址寻访。
3. 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数表示
4.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5. 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

4、指令和数据都存于存储器中,计算机如何区分它们?

有2种方式区分
1. 通过不同的时间段来区分指令和数据,即在取指令阶段取出的为指令,在执行指令阶段取出的即为数据。
2. 通过地址的来源区分,由PC提供存储单元地址的取出的是指令,由指令地址码部分提供存储单元地址的取出的的是数据。

第三章、 系统总线

1、 系统总线按传输信息的不同可分为3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地址总线传输内容:

2 、 总线带宽:总线的数据传输效率。

计算方式:字节 / 时间 或者 字节 * 频率
例如:总线工作频率为33MHz总线带宽为32为(4B)
	 则总线带宽 = 4 * 33 = 132MBps

3、 总线结构的特点 P53

4、 同步通信:通信双方由同一时标控制数据传送称为同步通信。

5、奇偶校验码:判断1的个数

6、例题

image

第四章、 存储器

1、存储器的三个主要特性

image

2、缓存-主存层次解决 CPU和主存速度不匹配的问题,主存-辅存层次解决存储系统的容量问题。

image

3、 按字 、字节寻址

设有一个1MB容量的存储器,字长32位,问:按字节编址,字编址的寻址范围以及各自的寻址范围大小? 

	如果按字节编址,则 

                     1MB = 2^20B 

                     1字节=1B=8bit 

                     2^20B/1B = 2^20 

		地址范围为0~(2^20)-1,也就是说需要二十根地址线才能完成对1MB空间的编码,所以地址寄存器为20位,寻址范围大小为2^20=1M

	如果按字编址,则

                      1MB=2^20B

                      1字=32bit=4B

                     2^20B/4B = 2^18   

地址范围为0~2^18-1,也就是说我们至少要用18根地址线才能完成对1MB空间的编码。因此按字编址的寻址范围大小是2^18

image

5、 (存储芯片)容量

芯片容量 = (2 ^ 地址线根数) * 数据线根数 
芯片数 = 存储容量 / 芯片容量
例如:一个存储器的容量为 64K * 8位,芯片容量为 16K * 1;
	 芯片数 = 64 * 8 / 16 * 1 = 4 * 8 = 32片
	 			其中 4 为组数, 8 为每组的芯片数                          

6、 海明码 p 100

7、 Cache的命中率、访问效率和平均访问时间 p 111

8、 Cache——主存地址映射 p 120 例 4.8 和 例4.9

9、 课后习题

  1. 4.7

image

image

  1. 4.28
设主存容量为256K字,Cache容量为2K字,块长为4。
(1)设计Cache地址格式,Cache中可装入多少块数据?
		Cache容量为2K字,块长为4,Cache共有2K / 4 = 2 ^11 / 2 ^2 = 2 ^9 = 512块,
		Cache字地址9位,字块内地址为2位
		因此,Cache地址格式设计如下:
		----------------------------------------
		|Cache字块地址(9位) | 字块内地址(2位) |
		 ----------------------------------------
(2)在直接映射方式下,设计主存地址格式。
		主存容量为256K字 = 2 ^18 字,主存地址共 18 位
		主存字块标记为 18 - 9 - 2 = 7位。
        直接映射方式下主存地址格式如下:
        --------------------------------------------------------------------------------
        | 主存字块标记(7位) 	 |  	Cache字块地址(9位)     | 	字块内地址(2位)  |
        --------------------------------------------------------------------------------
(3)在四路组相联映射方式下,设计主存地址格式。
		根据四路组相联的条件,一组内共有4块,得Cache共分为 512 / 4 = 128 = 2 ^7 组,
		主存字块标记为 18 - 7 - 2 = 9 位,主存地址格式设计如下:
		---------------------------------------------------
		|主存字块标记(9位)| 组地址(7位) | 字块内地址(2位)|
		---------------------------------------------------
(4)在全相联映射方式下,设计主存地址格式。

(5)若存储字长为32位,存储器按字节寻址,写出上述三种映射方式下主存的地址格式。
  1. 4.30

image

第五章、 输入输出系统

1、 I/O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的常见3种方式:

1. 程序查询方式
2. 程序中断方式
3. 直接存储器方式

2、 常用的I/O设备p 166

3、I/O接口的功能

1. 实现I/O设备的选择
2. 实现数据缓冲,达到速度匹配
3. 实现数据串——并格式的转换
4. 实现电平转换
5. 传送控制命令
6. 监视设备的工作状态

4、程序查询方式会出现踏步等待的情况

5、 I/O设备的工作状态

1. D = 0, B = 0 暂停状态
2. D = 1, B = 0 已经准备就绪状态
3. D = 0, B = 1 正处于准备状态

6、程序中断方式的 触发器

1. INTR 中断请求触发器 [为 1 时表示发出中断请求]
2. MASK 屏蔽触发器    [为1时表示被屏蔽]
3.  当设备就绪即 D = 1,且 MASK = 0, 才可以让INTR = 1.

第六章、 计算机的运算方式

第七章、指令系统

1、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组成

2、地址码

image

3、 数据寻址的特点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的文章为个人学习借鉴使用,本站对版权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隐私权益,请联系本站邮箱yoyou2525@163.com删除。



 
粤ICP备18138465号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