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循环删除列表中元素时的坑!


 

循环删除列表中元素时千万别用正序遍历,一定要用反序遍历!

 

废话不多说,先上案例代码:

def test(data):
    for i in data:
        data.remove(i)
    return data


data = [1, 2, 3]
print(test(data))


面对以上代码,乍一看以为会打印出空列表,因为test函数内通过for的方法将data中的元素都删除了,其实不然,实际输出如下:

[2]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 我们来深度剖析一下:

原列表在内存中为:

第一次执行到data.remove(i)时将第一个元素‘1’删除,列表变为:

第二次执行到data.remove(i)时i为第二个元素,即‘3’,此时将‘3’删除,列表变为:

此时列表已经没有第三个元素了,即退出循环,将[2]返回。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用倒序删除的方法!

直接上代码:

def test(data):
    for i in data[::-1]:
        data.remove(i)
    return data


data = [1, 2, 3]
print(test(data))

此时再运行,发现输出结果为空列表

[]

 

 

倒序删除原理如下:

原列表在内存中为:

第一次执行到data.remove(i)时是将倒数第一个元素‘3’删除,列表变为:

第二次执行到data.remove(i)时i为倒数第二个元素,即‘2’,此时将‘2’删除,列表变为:

第三次执行到data.remove(i)时i为倒数第三个元素,即‘1’,此时将‘1’删除,列表变为空列表!

 

 

总结:正序删除列表中元素时,被删元素后面的值会向前顶,然后导致漏删。倒序删除元素时,被删元素前面的值不会向后靠,所以可以完整的遍历到列表中所有的元素。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的文章为个人学习借鉴使用,本站对版权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隐私权益,请联系本站邮箱yoyou2525@163.com删除。



 
粤ICP备18138465号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