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念介绍
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Suite)是一个网络通信模型,以及一整个网络传输协议家族,为互联网的基础通信架构。它常被通称为 TCP/IP 协议族(英语:TCP/IP Protocol Suite,或 TCP/IP Protocols),简称 TCP/IP。
说到网络协议,不得不提到 OSI 七层模型:
7 | 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 |
例如HTTP、SMTP、SNMP、FTP、Telnet、SIP、SSH、NFS、RTSP、XMPP、Whois、ENRP、TLS |
6 | 表示层 presentation layer |
例如XDR、ASN.1、SMB、AFP、NCP |
5 | 会话层 session layer |
例如ASAP、ISO 8327 / CCITT X.225、RPC、NetBIOS、ASP、IGMP、Winsock、BSD sockets |
4 | 传输层 transport layer |
例如TCP、UDP、RTP、SCTP、SPX、ATP、IL |
3 | 网络层 network layer |
例如IP、ICMP、IPX、BGP、OSPF、RIP、IGRP、EIGRP、ARP、RARP、X.25 |
2 |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layer |
例如以太网、令牌环、HDLC、帧中继、ISDN、ATM、IEEE 802.11、FDDI、PPP |
1 | 物理层 physical layer |
例如线路、无线电、光纤 |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
-
ip 协议处于 OSI 七层模型的网络层
-
tcp 协议处于 OSI 七层模型的传输层
2. IP 协议
IP 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 或 UDP 层;相反,IP 层也把从 TCP 或 UDP 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 数据包是
不可靠的,因为 IP 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否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有没有被破坏,IP 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层的 TCP 和 UDP 服务在接收数据包时,通常假设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这样说,IP 地址形成了许多服务的认证基础,这些服务相信数据包是从一个有效的主机发送来的。IP 确认包含一个选项,叫作 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来指定一条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的直接路径。对于一些 TCP 和 UDP 的服务来说,使用了该选项的 IP 包好像是从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系统传递过来的,而不是来自于它的真实地点。这个选项是为了测试而存在的,说明了它可以被用来欺骗系统来进行平常是被禁止的连接。那么,许多依靠IP源地址做确认的服务将产生问题并且会被非法入侵。
3. TCP 协议
TCP 是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通过
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通讯完成时要拆除连接,由于 TCP 是面向连接的所以只能用于端到端的通讯。
TCP 提供的是一种
可靠的数据流服务,采用“带重传的肯定确认”技术来实现传输的可靠性。TCP 还采用一种称为“滑动窗口”的方式进行流量控制,所谓窗口实际表示接收能力,用以限制发送方的发送速度。
如果 IP 数据包中有已经封好的 TCP 数据包,那么IP将把它们向‘上’传送到 TCP 层。TCP 将包排序并进行错误检查,同时实现虚电路间的连接。TCP 数据包中包括序号和确认,所以未按照顺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损坏的包可以被重传。
TCP 将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层的应用程序,例如 Telnet 的服务程序和客户程序。应用程序轮流将信息送回 TCP 层,TCP 层便将它们向下传送到 IP 层,设备驱动程序和物理介质,最后到接收方。
面向连接的服务(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 和 SMTP)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们使用了 TCP。DNS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 TCP(发送和接收域名数据库),但使用 UDP 传送有关单个主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