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选定了mpvue作为开发框架,搭建开发环境和构建环境。自从用了Travis和Jenkins之后,再也回不到手工构建的时代了。
目的-自动构建
web项目中,自从前后台分离的结构形成,就形成了一个要求,前后台的连接URL需要根据部署环境进行切换,线上的URL和测试的URL肯定不同;这点类似于java应用连接数据库的连接切换。
 后台URL的定义要能够多环境构建是自动构建的目标。
构建简介
mpvue的框架基于vue.js构建,利用webpack的扩展工具将vue源码转换为小程序的源码。vue的源码是基于node构建的,理论将node构建生态的env模式也能带入mpvue构建过程。
 process.env是nodejs提供的官方api。官方定义是:process.env属性返回一个包含用户环境信息的对象。
process.env
process.env.NODE_ENV是默认的全局定义的全局变量.process.env是一个定义对象,可以自定义扩展。
 比如:
``` javascript
process.env = {
    NODE_ENV : 'dev',
    api : 'http://example.com'
}
```
这样子就实现了自定义的过程,将定义分别放到env.dev.js,env.prod.js,env.test.js即可实现多环境实践。
 
mpvue中使用
mpvue的quickStart提供的构建脚手架,env的定义在config目录中,通过prod.env.js和dev.env.js实现对env的定义。
``` js prod.env.js
    module.exports = {
        NODE_ENV: '"production"',
        api: '"example.com"'
    }
```
 
如何使用呢?
 因为process是一个node的全局变量,使用Process对象在vue源码中应该是任意使用的。测试下:
    // App.vu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created () {
                // 调用API从本地缓存中获取数据
                const logs = wx.getStorageSync('logs') || []
                logs.unshift(Date.now())
                wx.setStorageSync('logs', logs)
                console.log('app created and cache logs by setStorageSync')
            }
        }
    </script>
    //pages/index/index.vu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methods: {
                clickHandle (msg, ev) {
                    console.log(process.env)
                    console.log('clickHandle:', msg, ev)
                }
            }
        }
    </script>
 
启动构建工具,打开微信开发工具,可以正确输出定义结果,目标达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