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TTP协议定位
HTTP协议是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简写,他是TCP/IP协议的一个应用层协议,用于定义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交换数据的过程。
二、HTTP1.0与HTTP1.1的区别
1.0协议中,客户端与web服务器建立连接后,只能获得一个web资源。
1.1协议中,客户端与web服务器建立连接后,在一个连接上获取多个web资源。
三、HTTP请求
一个完整的HTTP请求包括:一个请求行、若干消息头、以及实体内容;
请求行:用于描述客户端的请求方式,请求的资源名称。以及使用的HTTP协议版本
多个消息头:消息头用于描述客户端请求哪台主机,以及客户端的一些环境信息等。
一个空行:格式
实体内容:
四、HTTP常见请求头
Accept:客户机用于告诉服务器它支持的数据类型;
Accept-Charset:客户机采用的编码;
Accept-Encoding:客户机支持的压缩格式;
Accept-Language:客户机的语言环境;
Host:告诉服务器想访问的主机名;
If-Modified-Sinec:资源的缓存时间;
Referer:告诉服务器,它是从哪个资源来访问服务器的(防盗链)
User-Agent:客户机通过这个头告诉服务器,客户机的软件环境。
Cookie:向服务器带数据;
Connection:close/Keep-Alive;保持连接或者关闭连接
Date:发送请求时间
Range:指示服务器只传输一部分Web资源。可以用来实现断点下载;
五、HTTP响应
一个HTTP响应代表服务器向客户端回送的数据,包括一个状态行、若干消息头,以及实体内容。
状态行:状态行用于描述服务器对于请求的处理结果。
格式—> HTTP版本号 状态码 原因叙述(CRLF)
状态码用于表示服务器对请求的处理结果,它是一个三位的十进制数。响应状态码分为5类,如下所示:
100~199:表示成功接受请求,要求客户端继续提交下一次请求才能完成整个处理过程;
200~299:表示成功接收请求并已完成整个处理过程,常用200;
300~399:为完成请求,客户需进一步细化请求。例如,请求的资源已经移动一个新地址、常用302、307和304;
400~499:客户端的请求有错误,常用404;
500~599:服务器端出现错误,常用500;
响应头:响应消息头用于描述服务器的基本信息,以及数据的描述,服务器通过这些数据的描述信息,可以通知客户端如何处理等一会儿它会送的数据。
实体内容:代表服务器想客户端会送的数据。
六、常见响应头
Location:配合302状态码使用,用于告诉客户找谁;
Server:告诉浏览器服务器的类型;
Content-Encoding:告诉浏览器数据的压缩格式;
Content-Length:告诉浏览器回送数据的长度;
Content-Language:告诉浏览器回送数据的语言环境;
Content-Type:告诉浏览器回送数据的类型;
Last-Modified:告诉浏览器当前资源的缓存时间;
Refresh:告诉浏览器隔多长时间刷新一次;
Content-Disposition:告诉浏览器以下载方式打开数据;
Transfer-Encoding:告诉浏览器数据的传送格式
Set-Cookie:缓存相关;
Transfer-Encoding:
Set-Cookie:
ETag:缓存相关;
Expires:服务器通过这个头,告诉浏览器把回送的资源缓存多长时间,-1或0,则是不缓存
Cache-Control:no-cache,控制浏览器不要缓存数据;
Pragma:no-cache,控制浏览器不要缓存数据;
注:以上三种缓存控制头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
Connection:close/Keep-Alive;
Date:
Accept-Ranges:说明服务器是否支持Range,不支持就返回Accept-Ranges: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