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为什么有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哪些标准对此要求?
- 检验方法
- 怎么在设计过程中,量化两个参数
- Tips
为什么有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标准
中国: GB 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下载地址
美国:UL61010-1-2005,下载地址
ANSIC62.41.2-2002,下载地址
国际:IEC61010-1_2010,下载地址
IEC-61557-12-2007,下载地址
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比较简单,通过目视、量具测量。
怎么量化两个参数
量化前需要解释几个名词,也是量化的依据:
基本绝缘:施加于带电部件提供基本防护的绝缘。
附加绝缘:除基本绝缘意外施加的独立的绝缘,用以保证在基本绝缘一旦失效时仍能防止电击。
双重绝缘: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
加强结缘:其提供的防电击能力不低于双重结缘的绝缘,它可以由几层不能像附加绝缘或者基本绝缘那样单独进行试验的绝缘构成。
基本绝缘就是漆包线上的绝缘漆,附加绝缘就是在漆包线外加上绝缘套管,双重绝缘就是指绝缘漆和绝缘套管。
其实,不用纠结什么样的物理结构,是属于什么绝缘类型,把它们看成不同的等级(加强绝缘 > 基本绝缘)就可以了。
在设计电路板中,需要了解,不同接口间、信号间需要遵循什么绝缘?
答:一般的,高压与高压之间,低压与低压之间属于基本绝缘等级,高压与低压之间属于加强绝缘等级(AC40Vrms是高低压的分水岭)。
另外,可参考网友博文 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区别
污染等级:为了评价间隔距离而规定的下述微环境的污染等级。
污染等级 1 pollution degree 1
无污染或只有干燥的非导电性污染,该污染无不利影响。
污染等级 2 pollution degree 2
通常仅有非导电性污染,但偶尔也会由于凝聚作用而短时导电。
污染等级 3 pollution degree 3
导电污染或干燥的非导电污染由于凝聚作用而变成导电。
注: 在这种条件下,设备通常要防止暴露于直射的日光、降雨、强烈的风压中,但不用控制温度或湿度。
一般的,室内设备选用污染等级2。
过电压等级 Overvoltage category
明显的,配电柜中的电表属于CAT III,发电站的电表,属于 CAT IV。
工作电压:当设备以额定电压供电时,在任何特定的绝缘上能出现的最大交流电压有效值或直流电压值。
注 1:瞬态值不考虑。
注 2:开路条件和正常工作条件均要考虑。
设计的注意事项
- 结构设计
- 端子选型
- layout走线
结构设计
电气间隙不足时,可以开槽加挡片,延长距离。
爬电距离不够时,可以使用开槽(槽不小于1mm宽),加挡片等延长距离。
端子的选型
端子选型时,不仅要看端子的引脚间距,还要考虑电路板上做好的焊盘间的最短距离,此距离要大于等于电气间隙或者爬电距离(可以使用割槽扩大距离)。
Layout走线
电表的分类:
参考资料:JJF1245.1-2010安装时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通用要求.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