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和对象的关系
1、类是对象的模版,对象是类的实例;
2、一个类可以创建N个对象,每个对象都是独一无二的。
面向对象的有势
1、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一致
2、提高程序的可重用性
3、隐藏对象的内部细节,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所有权访问的修饰符:可定义在全局变量和方法上:
1、public 公共的,级别最宽松的;
2、protected 受保护的,只能在子类中访问;
3、default 默认的访问权限,在代码中不体现这个,仅限于本包中访问
4、private 私有的,级别最严的只能在本类中访问
局部变量必须赋予初始值后才能使用;
全局变量如果没有赋值,那么会有一个默认值
Java中所有的程序都是以类为组织单元的
类名通常由多个单词组成,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
类定义了对象将会拥有的属性和方法:
1、对象是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由一组属性和方法构成;
2、类定义类对象将会拥有的特征(属性)和行为(方法);
3、对象的属性和方法被共同封装在类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设计思路方法:
1、OOA面向对象分析;
2、OOD面向对象设计;
3、OOP面向对象编程;
1、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对象所拥有的静态特征在类中表示时称为类的属性
2、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特征,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对象具有封装性】
3、对象的静态特征称为属性,动态特征称为方法。
其中属性是用来描述对象静态特征的一个数据项,该数据项的值即为属性值
4、对象执行的操作称为类的方法
5、一个类为它的全部对象给出了一个统一的定义,而它的每一个对象则是符合这种定义的一个实体,
一个对象是一个类的实例【类是程序的基本单元】
6、定义类的语法通过定义雷鸣,得到程序最外层的框架
publi class 类名{类和对象的关系就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类是多个对象进行综合抽象的结果,
是实体对象的概念模型,而一个对象是一个类的实例}
7、通过在类的主体中定义变量来描述类所具有的静态特征(属性),这些变量是称为类的成员变量。
8、通过在类中定义方法来描述类所具有的行为,这些方法称为类的成员方法。
9、返回值类型是方法执行后返回结果的类型,如果没有返回值,此时必须使用void描述
10、类的作用就是创建对象,由类生成对象,称为类的实例化过程
一个实例也就是一个对象,一个类可以生成对歌对象
创建类的对象语法:实例化对象
类名.对象名=new 类名(); 【类是对象的类型】
例如创建Scanner类对象:
11、要引用对象属性和方法需要使用“.”操作符。
语法:对象名.属性
对象名.方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