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的for循环,以及范围Range类的实现


C++11支持range-based for循环。这是一个很方便的特性,能省挺多代码。以下代码就能很方便的遍历vector中的元素,并打印出来:

1
2
3
4
5
6
7
8
std::vector< int > int_vec;
int_vec.push_back(1);
int_vec.push_back(2);
//如果要修改int_vec中的元素,将变量x声明为 int& 即可
for  ( int  x: int_vec)
{
     std::cout << x << endl;
}

可以遍历的对象包括:

  • 数组。(不包括指针)
  • 定义了begin()和end()方法,且返回该方法返回迭代器的类对象。(STL 中所有容器都可以)

(对于动态生成的数组的遍历,用下面介绍的Range类也能省不少代码)

参考http://en.cppreference.com/w/cpp/language/range-for 可知,

       语句 for ( range_declaration : range_expression) loop_statement

与以下语句作用等价:

1
2
3
4
5
6
7
8
9
{
     auto  && __range = range_expression ;
     for  ( auto  __begin = begin_expr,
             __end = end_expr;
             __begin != __end; ++__begin) {
         range_declaration = *__begin;
     loop_statement
     }
}

对于可遍历的类对象,__begin和__end分别由类的begin()和end()方法产生。且由于__range变量是右值引用,如果range_expression的结果是右值,其将会在循环结束后析构。


这样,C++11终于支持了这种现代编程语言都支持的遍历方式了。但是,无论是语法还是标准库都不支持对具体数字的遍历,比如python中的 for i in xrange(1,5)语句中,x将连续取[1,4]中的值。(Boost库有irange类可以满足这个需求,但是下面会讨论下我的实现)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写一个函数,返回一个vector<int>对象,其元素为从begin到end的值。但这样每次循环时都得构造一个这样的对象,略慢。

从标准来看,如果一个类要支持这样遍历,至少得有begin()和end()方法。在for循环的初始化部分,调用了这两个方法之后,就没这个类啥事了——都是迭代器的事。所以很自然,从迭代器上下手。这个迭代器必须支持三种操作:!=,前缀++,解引用。有没发现,如果这个“迭代器”是个int数值的话,上面循环中的__begin!=__end;++__begin语句就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实现。现在的目标很简单了:这个“迭代器”不遍历容器中的每个元素,而就是一个简单的int数值的封装。对其解引用将返回这个数,而比较和自加操作均对这个数进行操作。


有想法之后,实现起来就很容易了。首先定义一个仿迭代器 FakeIter ,其对一个数值进行封装,并重载必须的操作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class  FakeIter
{
     typedef  long  _VType;  //数值的类型为long。当然了,也可以写个模板出来
public :
 
     explicit  FakeIter(_VType val)
         :value_(val){}
 
     bool  operator != ( const  FakeIter& other) const
     {
         return  ( this ->GetValue()) != (other.GetValue());
     }
     _VType operator* () const
     {
         return  GetValue();
     }
     const  FakeIter& operator++ ()
     {
         ++value_;
         return  * this ;
     }
private :
     _VType GetValue() const
     {
         return  value_;
     }
     _VType value_;
};

至于“容器”类的实现,就更简单了:实现begin()和end()方法,并返回上面的FakeIter就好了。类中的方法加了一些cout语句,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循环执行时具体方法的调用过程,实际用时可以删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class  Range
{
     typedef  long  _VType;    //同样,也可以弄个模板出来,但是就不方便用了
public :
     Range (_VType begin_v, _VType end_v)
         :begin_value_(begin_v), end_value_(end_v)
     {
         cout<< "Range::Range()" <<endl;
     }
     ~Range()
     {
         cout<< "Range::~Range()" <<endl;
     }
 
     FakeIter begin () const
     {
         cout<< "Range::begin()" <<endl;
         return  FakeIter(begin_value_);
     }
     FakeIter end () const
     {
         cout<< "Range::end()" <<endl;
         return  FakeIter(end_value_ );
     }
private :
     _VType begin_value_;
     _VType end_value_;
};

好了,试试看这货有没用:

1
2
3
4
5
for  ( auto  x: Range(1,5))
{
     std::cout<<x<<endl;
}
std::cout<< "Loop end" <<endl;

在vs2012及clang下输出如下:

Range::Range() 
Range::begin() 
Range::end() 




Range::~Range() 
Loop end

嗯,如果把那些影响视线的输出语句的注释掉的话貌似能用了。现在要遍历一个new生成的数组的话,只需用这东西Range个下标,世界就清静了。

但是,步长呢!好吧,貌似我暂时还没这方面的需求。不过实现起来也很简单:修改FakeIter类就可以了,可以增加一个表示步长的成员,然后再修改自加操作。更进一步,也可以加一个生成器方法,就能变成一个更通用的生成器了。配合C++11 lambda操作符,用起来也挺方便。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的文章为个人学习借鉴使用,本站对版权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隐私权益,请联系本站邮箱yoyou2525@163.com删除。



 
粤ICP备18138465号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