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驗目的 (1)了解動態分區分配方式中使用的數據結構和分配算法 (2)加深對動態分區存儲管理方式及其實現過程的理解。 2實驗內容 (1)分別實現采用首次適應算法和最佳適應算法的動態分區分配過程alloc()和回收過程free()。其中,空閑分區通過空閑分區鏈來管理:在進行內存分配時,系統 ...
目錄 一 實驗目的 二 實驗要求 三 實驗內容 數據結構 初始化 主程序 四 實驗結果 五 完整代碼 慕課指路:操作系統原理 超有意思一定要動手敲下試試的動態分區分配方式 滑稽 代碼思路來源學校的慕課給出的代碼,自己敲了一遍進行了億點點改動 不過核心思路沒變,異常處理什么的沒有 一 實驗目的 了解動態分區分配方式中使用的數據結構和分配算法,並進一步加深對動態分區存儲管理方式及其實現過程的理解。 ...
2021-06-03 20:18 0 1116 推薦指數:
1實驗目的 (1)了解動態分區分配方式中使用的數據結構和分配算法 (2)加深對動態分區存儲管理方式及其實現過程的理解。 2實驗內容 (1)分別實現采用首次適應算法和最佳適應算法的動態分區分配過程alloc()和回收過程free()。其中,空閑分區通過空閑分區鏈來管理:在進行內存分配時,系統 ...
首次適應算法每次從低地址開始查找,找到第一個能滿足大小的空閑分區,順序查找空閑分區鏈或者空閑分區表 最佳適應算法(最小分配)按照容量遞增從小到大的順序查找,每次分配內存按前面順序查找,找到第一個合適的,會留下很多外部碎片 最壞適應算法(最大分配)按容量從大到小順序查找 鄰近適應算法每次 ...
一.目的 1.通過這次實驗,加深對動態分區分配的理解,進一步掌握首次適應算法和最佳適應算法的理解。了 解動態分區分配方式中使用的數據結構和分配算法,進一步加深對動態分區存儲管理方式及其實現 過程的理解。提高學生設計實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會可變式分區管理的原理 ...
實驗:動態分區式存儲管理 實驗內容: 編寫程序模擬完成動態分區存儲管理方式的內存分配和回收。實驗具體包括:首先確定內存空閑分配表;然后采用最佳適應算法完成內存空間的分配和回收;最后編寫主函數對所做工作進行測試。 實驗提示 由於是實驗,沒有真正的內存分配。所以在實驗中首先應建立一張空閑區表 ...
一、文件的物理結構 文件的物理結構又稱為文件的存儲結構,它是指文件在外存上的存儲組織形式,與存儲介質的存儲性能有關。常用的物理結構有連續文件結構、串聯文件結構、索引文件結構三種。 二、文件的三種物理結構 1. 連續文件結構(連續分配方式 ...
【操作系統】分區分配算法 (首次適應算法、最佳適應算法)(C語言實現) (編碼水平較菜,寫博客也只是為了個人知識的總結和督促自己學習,如果有錯誤,希望可以指出) 今天測試,發現一點問題: 1.最佳插入算法:對於插入的時候忘記修改temp.next.front的指向 2.回收頭節點的時候現在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