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操作系統需要兩種CPU狀態: 內核態(Kernel Mode):運行操作系統程序 用戶態(User Mode):運行用戶程序 2.指令划分: 特權指令:只能由操作系統使用、用戶程序不能使用的指令。 舉例:啟動I/O 內存清零 修改程序狀態字 設置時鍾 允許/禁止 ...
當程序運行在 級特權級上時,就可以稱之為運行在用戶態,因為這是最低特權級,是普通的用戶進程運行的特權級,大部分用戶直接面對的程序都是運行在用戶態 反之,當程序運行在 級特權級下時,就可以稱之為運行在內核態。 雖然用戶態下和內核態下工作的程序有很多差別,但最重要的差別就在於特權級的不同,即權力的不同。運行在用戶態下的程序不能直接訪問操作系統內核數據結構和程序。 當我們在系統中執行一個程序時,大部分時 ...
2019-05-24 12:10 0 744 推薦指數:
1.操作系統需要兩種CPU狀態: 內核態(Kernel Mode):運行操作系統程序 用戶態(User Mode):運行用戶程序 2.指令划分: 特權指令:只能由操作系統使用、用戶程序不能使用的指令。 舉例:啟動I/O 內存清零 修改程序狀態字 設置時鍾 允許/禁止 ...
Windows驅動跑在核心態(Kernel mode),驅動的調用者跑在用戶態。如何使用戶態進程與核心態驅動共享內存呢 ? 我們知道32位Windows中,默認狀態下虛擬空間有4G,前2G是每個進程私有的,也就是說在進程切換的時候會變化,后2G是操作系統的,所以是固定的。既然用戶態進程 ...
1.系統內核 1.系統內核:操作系統(OS)是硬件之上的第一層軟件,多采用層次結構,可分為多個層次。 而內核顧名思義,是操作系統的核心部分,是加到硬件上的第一層軟件。內核可以通過執行各種原語操作實現管理和控制功能,同時內核也是進程賴以活動的基礎。 內核作為操作系統的一部分會被頻繁的調用,所以會 ...
內核態:cpu可以訪問內存的所有數據,包括外圍設備,例如硬盤,網卡,cpu也可以將自己從一個程序切換到另一個程序。 用戶態:只能受限的訪問內存,且不允許訪問外圍設備,占用cpu的能力被剝奪,cpu資源可以被其他程序獲取。 為什么要有用戶態和內核態? 由於需要限制不同的程序之間的訪問能力 ...
在CPU的所有指令中,有一些指令是非常危險的,如果錯用,將導致整個系統崩潰。比如:清內存、設置時鍾等。如果所有的程序都能使用這些指令,那么你的系統一天死機n回就不足為奇了。所以,CPU將指令分為特權指 ...
本文轉載自:http://blog.csdn.net/zcabcd123/article/details/8272360 這是一篇學習筆記,主要是對《Linux 系統內核空間與用戶空間通信的實現與分析》中的源碼imp2的分析。其中的源碼,可以到以下URL下載: http ...
Linux 用戶態和內核態由於 CPU 權限的限制,通信並不像想象中的使用進程間通信方式那么簡單,今天這篇文章就來看看 Linux 用戶態和內核態究竟有哪些通信方式。 我們平常在寫代碼時,一般是在用戶空間,通過系統調用函數來訪問內核空間,這是最常用的一種用戶態和內核態通信的方式 ...
基本概念 用戶態和內核態是操作系統的兩種運行級別,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特權級不同 用戶態擁有最低的特權級,內核態具有較高的特權級 運行在用戶態的程序不能直接訪問操作系統內核結構和數據 操作系統數據都是存放於系統空間的,用戶態進程的數據是存放在用戶空間的,分開來存放就是為了讓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