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命令:df -lk 或 df -hl 發現果然有個磁盤已滿 2、使用命令:du --max-depth=1 -h 查找大文件,發現/home文件夾下有17G的東西,因為我的apache是裝在/home下的,肯定是網站運行的日志文件占用的空間 3、進入apache下的logs目錄 ...
解決思路 :刪除無用的臨時文件,釋放inode 進入 tmp目錄,執行find exec命令 find tmp type f exec rm 遍歷尋找 字節的文件,並刪除: find home type f size exec rm 再用df i查看inode的使用量 如果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按照如下的思路來操作了: .卸載文件系統 umount dev sdb .建立文件系統,指定inode ...
2018-12-06 14:01 0 695 推薦指數:
1、使用命令:df -lk 或 df -hl 發現果然有個磁盤已滿 2、使用命令:du --max-depth=1 -h 查找大文件,發現/home文件夾下有17G的東西,因為我的apache是裝在/home下的,肯定是網站運行的日志文件占用的空間 3、進入apache下的logs目錄 ...
linux文件系統(inode block superblock) 先說一下格式化:每種操作系統所設置的文件屬性/權限並不相同,為了存放這些文件所需的數據,因此就需要將分區格式化,以成為操作系統能夠利用的文件系統格式。linux的文件格式為Ext2/Ext3,現在好像已經到了 ...
什么是 inode inode 的定義:Unix 文件系統中的一種數據結構,用來存儲文件的元信息數據 文件在硬盤中的存儲是以"塊"(block)為單位的,常見的塊大小是 4k 一個稍微大一點的文件則會存儲在多個塊中,那么如何快速訪問到這些數據呢?答案就是 inode 在文件系統中,每個 ...
眾所周知,計算機系統在掉電后也能存儲數據的就是磁盤了,所以大量數據大部分時間是存放在磁盤的;現在新買的PC,磁盤從數百G到1TB不等;服務器的磁盤從數十TB到上百TB,這么大的存儲空間,該怎么高效地管理和使用了?站在硬件角度,cpu的分頁機制把虛擬內存切割成大量4KB大小的塊,所以4KB也成了 ...
先說一下格式化:每種操作系統所設置的文件屬性/權限並不相同,為了存放這些文件所需的數據,因此就需要將分區格式化,以成為操作系統能夠利用的文件系統格式。linux的文件格式為Ext2/Ext3,現在好像已經到了Ext4.windows 操作系統為vfat或者NTFS。 linux文件系統 ...
存儲系統上線前要做資源評估,通常需要在性能(即iops、帶寬等)和容量維度進行業務評估;而具體到本地文件系統存儲的容量時,需要根據具體業務對文件系統的可用數據空間和可用inode數進行評估,作者通過工作中一事例對此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由於系統需求,要將linux服務器A的本地磁盤數據 ...
一、inode是什么? 理解inode,要從文件儲存說起。 文件儲存在硬盤上,硬盤的最小存儲單位叫做”扇區”(Sector)。每個扇區儲存512字節(相當於0.5KB)。 操作系統讀取硬盤的時候,不會一個個扇區地讀取,這樣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連續讀取多個扇區,即一次性讀取一個”塊 ...
很少轉發別人的文章,但是這篇寫的太好了。 理解inode 作者: 阮一峰 inode是一個重要概念,是理解Unix/Linux文件系統和硬盤儲存的基礎。 我覺得,理解inode,不僅有助於提高系統操作水平,還有助於體會Unix設計哲學,即如何把底層的復雜性抽象成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