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工廠方法模式注重的是整體對象的創建方法,而建造者模式注重的是部件構建的過程,旨在通過一步一步地精確構造創建出一個復雜的對象。我們舉個簡單例子來說明兩者的差異,如要制造一個超人,如果使用工廠方法模式,直接產生出來的就是一個力大無窮、能夠飛翔、內褲外穿的超人;而如果使用建造者模式,則需 ...
概述 命令模式和策略模式的類圖確實很相似,只是命令模式多了一個接收者 Receiver 角色。它們雖然同為行為類模式,但是兩者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策略模式的意圖是封裝算法,它認為 算法 已經是一個完整的 不可拆分的原子業務 注意這里是原子業務,而不是原子對象 ,即其意圖是讓這些算法獨立,並且可以相互替換,讓行為的變化獨立於擁有行為的客戶 而命令模式則是對動作的解耦,把一個動作的執行分為執行對象 ...
2017-09-04 21:10 0 3470 推薦指數:
1、概述 工廠方法模式注重的是整體對象的創建方法,而建造者模式注重的是部件構建的過程,旨在通過一步一步地精確構造創建出一個復雜的對象。我們舉個簡單例子來說明兩者的差異,如要制造一個超人,如果使用工廠方法模式,直接產生出來的就是一個力大無窮、能夠飛翔、內褲外穿的超人;而如果使用建造者模式,則需 ...
1、概述 抽象工廠模式實現對產品家族的創建,一個產品家族是這樣的一系列產品:具有不同分類維度的產品組合,采用抽象工廠模式則是不需要關心構建過程,只關心什么產品由什么工廠生產即可。而建造者模式則是要求按照指定的藍圖建造產品,它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組裝零配件而產生一個新產品,兩者的區別還是比較明顯 ...
第一、什么是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是對算法的包裝,是把使用算法的責任和算法本身分割開來,委派給不同的對象管理,最終可以實現解決多重if判斷問題。 1.環境(Context)角色:持有一個Strategy的引用。 2.抽象策略(Strategy)角色:這是一個抽象角色,通常由一個接口或抽象類實現 ...
序言 最近在看Head First 設計模式這本書,看了一點,第一感覺是簡單,通俗易懂,層序漸進,基本上稍微耐心一點都看得懂,那么這本書這么多優點,我寫博文是為了什么呢,方便自己以后觀看嗎?那我還不如看一遍書呢,既然書寫的那么好,寫給別人看?那還不如推薦別人直接 ...
。 在軟件設計層面,我們把各種支付方式叫做策略。如果不考慮設計模式的話,我們可能會在一個類中用if..els ...
在理解策略模式之前我們假設有這樣一個需求場景:我們在寫訂單支付場景的代碼時,客戶可以選擇多種支付方式,有銀聯支付、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京東白條等等。然后我們就很可能就會編寫出類似下面這樣的代碼: 客戶端: 結果: 可以看出這段代碼在邏輯上沒有問題,也能夠很好的運行; 但是存在 ...
策略模式 Strategy Intro 策略模式(Strategy):它定義了算法家族,分別封裝起來,讓它們之間可以互相替換,此模式讓算法的變化不會影響到使用算法的 Context。 策略模式是一種定義一系列算法的方法,從概念上來看,所有這些算法完全的都是相同的工作,只是實現 ...
一、定義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 針對一組算法,將每一個算法封裝到具有共同接口的獨立類中,從而使得它們可以相互替換。策略模式使得算法可以在不影響到客戶端的情況下發生變化。 二、分析 策略模式主要針對的是一組可以相互替換的算法,我們單獨把這些算法封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