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PU
CPU也就是中央處理器,在計算機中可以比喻成人的大腦。它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件中的數據。
- 主頻:用來表示計算機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通常來說越高越好。
- 外頻:外頻是CPU的基准頻率,外頻決定整塊主板的運行速率,通俗的說所謂的超頻,就是超計算機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
- 緩存:緩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一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於系統內存和硬盤。分為一級緩存,二級緩存,三級緩存。
主流CPU
- 英特爾
- 后綴說明
- K(可以超頻)如i7-9700k
- F(閹割顯核)如i3-9100F
- X(極致產品)如i7-7820X,需要搭配X系列主板
- XE(極致之致)如i9-9980XE
- 架構 i7-9700k i7 后面的9就是架構,一般架構越新,CPU性能越好
- 定位級別
i3
入門級i5
主流級i7
曾經的旗艦級i9
目前的旗艦級
- 后綴說明
- AMD
- 定位級別
3系
入門級5系
主流級7系
高端級9系
旗艦級
- 后綴說明
- 無 標准版
- X 升級版 主要是頻率提升
- XT 最近良品率提高了,超頻體質更好了,單獨划出來的優質版
- G 帶核顯版 是的,AMD和Intel不同,默認不帶核顯
- GE 屬於G系列的低壓版
- 定位級別
2. 顯卡
2. 1 基本介紹
顯示接口卡,或者顯示適配器。顯卡一般在電腦中承擔着輸出顯示圖形任務,它可以將電腦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讓顯示器顯示出來。同時,同時顯卡還是有圖像處理能力,可協助CPU工作,提高整體的運行速度。**對於從事專業圖形設計的人來說顯卡非常重要。 **
高端顯卡應該具體一下功能
- 畫質更好
- 速度更快
- 造成差價的原因就在於散熱器、電容、電感
顯卡主要分類
- 集成顯卡
- 價格低廉,省點
- 早期電腦主板上的板載顯卡,一般集中在北橋芯片中
- 性能較差,基本上智能作為畫面輸出,不能承擔高級別的圖形圖像處理
- 北橋已被淘汰,現在很難見到集成顯卡
- 核心顯卡
- 價格低廉,省電
- intel開創的,集成在CPU中的顯示核心,可以理解為買CPU送顯卡,
- 獨立顯卡
- 主板PCI-E插槽中,體積大,功耗大
- 性能強,擴展性強
2.2 主流顯卡
2.2.1 英偉達
前綴(GT/GTX)+第幾代+市場定位+后綴
GTX代表極致,前綴一共有GTX > GTS > GT > GF,四種性能由高到低排列,
第二位10代表產品是第幾代,目前英偉達最新的就是10代,而十代之前的顯卡這兩個數字會變成一個
下面的50代表它是一塊中端顯卡,一般來說同代顯卡這個數字越大性能就越強,例如GTX1060就要比GTX1050Ti強很多,當然這個數字僅能在同代顯卡中做參照。
最后的后綴有Ti,SE,M,MX,其中Ti為加強版,比不加Ti的版本價格更高,性能也更強,SE為閹割版,性能會有少許減弱,但也是5代及之前較老的顯卡才會有的。m和mx分別為移動版和移動加強版,一般來說同型號Ti(Boost)>無后綴>SE>MX>M。不過到了10代顯卡之后,m和mx的命名方式也消失了,
2.2 AMD
AMD最新的5代和4代的顯卡前綴均為RX,也可以說是VR級,例如RX580,RX470D。而三代及以前呢,每一代的前綴又分為R9(高端)R7(中端)R5/R3(入門),再早之前便是HD開頭了。
R開頭的顯卡第一位數和英偉達一樣代表代數,但是AMD的部分顯卡隔代提升並沒有英偉達那么大,甚至目前的RX系列還比不上從前R9開頭的一部分顯卡,例如五代RX系列目前最好的RX580性能與英偉達的GTX980接近,但是R9 Fury X卻接近GTX980Ti,同代的雙芯顯卡Pro Duo甚至比肩GTX1080Ti。而HD開頭的第一個數字也是產品代數,但是就比較老了。
第二、三個數字位代表的是性能等級,也和英偉達相似,同定位的產品中,這個數字越大,性能越強。而HD開頭的第二個數字代表市場定位,最后兩個數字代表核心完整度,也能代表性能
AMD顯卡的后綴主要有X2、X、GE、BOOST、XT、PRO、D
其中X2代表這是一塊雙芯顯卡,例如上面提到的Pro Duo以及R9 295X2,一般是同代AMD顯卡中性能最強的,當然之前的英偉達也有雙芯卡,主要是以90結尾的顯卡,例如GTX590以及被冠為戰術核顯卡的GTX690。 X代表完整核心GE、BOOST、XT、PRO則一般為該顯卡的加強版,D為閹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