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 三元表達式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sxz2008/p/6432290.html

JavaScript三元運算符的多種使用技巧

 發現代碼慢慢寫多了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將if else 用 三元來替代,僅僅是未了讓代碼更簡潔精辟,當然也有人說用三元可以讓你有高潮的感覺。最近在寫js 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感覺,並且收集了一些小技巧,分享分享。

大鳥請跳過下面這段,大大鳥幫忙指正 ^__^

====普及線====

表達式 (expr1) ? (expr2) : (expr3)

在 expr1 求值為 TRUE 時的值為 expr2,在 expr1 求值為 FALSE 時的值為 expr3。

============

普通用法

當你發現你經常用if else

 代碼如下:
if(拜春哥 || 拜考試帝){
不掛科;
}else{
門門掛;
}

那么三元的表示法就是

 代碼如下:
拜春哥 || 拜考試帝 ? 不掛科 : 門門掛

很帥氣的發現代碼 精辟了 好多。

日常中經常會有這樣的 if else 判斷,特別是嵌套比較多的時候 用三元是比較和諧的,可以讓你的代碼看起來更加清爽,結構清晰。

稍微聰明點的用法
通過不斷的變化,可以衍生出很多三元的用法。如下一段jquery代碼

 代碼如下:
flag ? $('body').addClass('hover') : $('body').removeClass('hover') ;

甚至更變態些的。

 代碼如下:
$('.item')[ flag ? 'addClass' : 'removeClass']('hover')

上面的代碼看着比較困惑。因為當flag = true 的時候 ,代碼就變成以下代碼:

 代碼如下:
$('.item')['addClass']('hover')

這樣寫法等同於。

 代碼如下:

$('.item').addClass('hover')

再升華一下

可以根據需要來調用自己想要的function來處理更多的事情。

 代碼如下:

function a(){
do something
}
function b(){
do something
}

flag ? a() : b();

那么為師的完全體

於是有了這么個案例,兩個按鈕 一個向前的行為,一個向后的行為。操作的功能都差不多。

 代碼如下:

var action_turn = function(e, type){
var self = $(e).closest('li');
var target = self[type === 'prev' ? 'prev' : 'next']();
target.addClass('has-img');
self.removeClass('has-img')
}

var btn_next = $('#item-photo-panel a.next')
btn_next.click(function(){
action_turn(this, 'next');
return false;
});
var btn_prev = $('#item-photo-panel a.prev')
btn_prev.click(function(){
action_turn(this, 'prev');
return false;
});

盡量避免的情況

 代碼如下:
alert( true ? 'true' : false ? 't' : 'f' )

我指的是盡量避免如上嵌套的 三元,因為在js 中 語句是從右到左,上面的代碼等同於

代碼如下:
alert( true ? 'true' : ( false ? 't' : 'f' ) )

如php 中這個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三元嵌套的時候是優先左邊的。

 代碼如下:
echo (( true ? 'true' : false ) ? 't' : 'f' ) //php中

tip:
另外發現php中的三元有這樣的提示

Note: 注意三元運算符是個語句,因此其求值不是變量,而是語句的結果。如果想通過引用返回一個變量這點就很重要。在一個通過引用返回的函數中語句 return $var == 42 ? $a : $b; 將不起作用,以后的 PHP 版本會為此發出一條警告。

但是經過試驗,發現在javascript 中上面的做法是可以起作用的,大概是js 比較BT,嚴謹度沒有php那么大的原因。

今天談一個小知識點,三元運算符。三元運算,顧名思義會有三個要素,表達式的大致組成為condition ? expr1 : expr2;一個語句加兩個表達式。問號之前為判斷語句。如果為真,則執行第一個表達式,如果為假,則執行第二個表達式。我的理解其實就是簡化的if else語句,舉個栗子,經常看到的一個點擊展開,再點擊隱藏按鈕。

我想實現點擊輸入法,實現下面ul的展開與隱藏,如果我們用if else的話可能會這么寫:

復制代碼
復制代碼
   oBth.onclick=function(){
        if (oUl.style.display=='block') {
            oUl.style.display=='none';
        }else{
            oUl.style.display=='block';
        }
    }
復制代碼
復制代碼

但是如果我們用三元運算符的話可能就只需要下面這一行代碼:

oBth.onclick=function(){
    oUl.style.display == "block" ? oUl.style.display="none" : oUl.style.display="block"
}

有木有很神奇。當然我只是用了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寫法,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我們當然也可以這樣:

復制代碼
復制代碼
oBth.onclick=function(){
    var style = oUl.style.display;
    oUl.style.display= style == "block" ? "none":"block"  //這樣寫的話就一定不能忘了把運算結果重新賦值給元素 - -
  //oUl.style.display= (style == "block" ? "none":"block") 可讀性更高
}
復制代碼
復制代碼

 

上面代碼的意思是,如果style == "block" 成立的話就把none返回,不成立就返回block,然后把返回結果賦值給作用元素,不過要特別注意 = 和 == 用法和區別。因為賦值運算符(=)的優先級比較低,所以會最后執行賦值運算。如果把后面的三元運算符加上()可讀性會更高一點,但效果是一樣的。

比較容易出錯的地方:

 三元運算比較容易出錯的應該就是運算的優先級問題:

var isMember = false;
    console.log("當前費用" + isMember ? "$2.00" : "$10.00"); //返回$2.00

出錯的原因是?的運算優先級比+低,所以實際運行的語句是:

"當前費用false" ? "$2.00" : "$10.00");

在js中字符串是為真的,所以會輸出$2.00.

不過為了避免以上錯誤的話,可以記住:

不是false, 0, undefined, NaN, "" or null,js都認為是true;

所以具體是用三元運算符還是用if else見仁見智,視具體情況而定吧。

感謝閱讀!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