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充分條件、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條件和必要不充分條件


轉載: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69121

充分條件:

  只要有A,就一定能達成B,A是B的充分條件。

充分不必要條件:

  有A,一定能達到B;就算沒有A,也有可能達到B。

 

  舉例:某次考試,試卷滿分為100分。小明考了90分。對於“及格”這件事來說,90分是“充分條件”;再細致一點說的話,“及格”並不需要90分那么多,就算再少一點,也可能及格,也就是說,90分是及格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必要條件:

  如果能做到A,則必定做到了B,B是A的必要條件。

必要不充分條件:

  如果能做到A,則必定能做到B,但如果只做到B的話,還不夠做到A。

 

  舉例:某次考試,滿分為100分,第一道的分值為41分(或41分以上),題目是個單選題:“本門課的任課老師是誰?”備選項是4張大頭照。

小明如果想及格,則必須做對這道單選題。也就是說,做對第一題是這堂考試及格的必要條件

可問題是小明經常翹課,只在考前最后一堂課時奔着“划重點”的目標去點個卯,結果老師說“俺向來不給划重點”,恨得小明牙癢癢地,一邊百無聊賴地轉筆,一邊死盯着老師的臉,心里恨恨地想着“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所以呢,到了考試時,雖然第一題做對了,但后面的題目完全無從下筆。也就是說,做對第一題是這堂考試及格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充要條件:

  如果能做到A,則必定能做到B;如果做到了B,則必定能做到A,A、B互為對方的充要條件

  強調一下,在說“充要條件”的時候,必定是“互相”的。

 

  舉例:某次考試,滿分為100分,出題老師玩了一把行為藝術,第一道題的分值為60分(或60分以上),題目仍然是那道“本門課的任課老師是誰”的單選題。

如果想及格,就必須做對這道題;如果做對了這道題,則必然能及格。也就是說“做對這道題”與“這次考試及格”互為“充要條件”。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條件:

  直接上例子吧:

  還是那門課考試,結果呢學校的有關部門提前核查了一下試卷,對出題老師的行為藝術提出了異議,於是出題老師修改了分值,保留了那道單選題,但改成了10分(只要40分以下都可以)。

  於是班上有的人上過課(經常上課或偶爾上課都可以),做對了第一題,但后面的題目丟分太多,總分達不到60,仍然不及格;班上還有學神學霸,雖然從不上課,第一題猜答案時也猜錯了,但后面的題目基本上都做對了,總分在60分以上。

  也就是說,對於這個班的學生來說,“做對第一題”是“考試及格”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條件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