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和一個技術領域的大V溝通去幫一個專欄寫個推薦,大V對我說:如果是收費課程的話,我就先不寫啦,與我一貫推崇的開源有些矛盾
,也有可能這是大V的推辭而已,但這其實已經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觀點。那么收費課程和開源精深真的有矛盾嗎?開源就意味着是免費嗎?
前一段時間,Redis 變更模塊開源許可證,不想讓雲提供商白白獲利。許可證的變更意味着自研 Redis 模塊 - RediSearch,Redis Graph,ReJSON,ReBloom 和 Redis-ML 將不再是開源軟件。Redis Labs 並不是唯一一家做出這樣改變的公司。5月,Neo4j 圖數據庫在其 AGPL 許可證中添加了 Commons Clause。
這是為什么呢?在以往開源組織免費推出開源軟件提供給行業內使用,但同時提供商業解決方案來掙錢,比如大名鼎鼎 Pivotal、Elasticsearch、Redis 。現在很多雲廠商將這些開源軟件做成了他們的產品,出售給使用雲服務的客戶們,他們給這些客戶提供服務,也就相當於雲廠商們掙了以前開源軟件提供商業解決方案的錢,導致這些開源軟件組織很多都快活不下去了。
這樣真的合理嗎?其實有很多的軟件有基金會,比如 linux\Apache 基金會,一些大廠出資加入基金會,給基金會提供人員和資金,促進基金會的發展,這些大廠會得到基金會的技術支持等服務,研發出來的技術推進整個行業的發展,從而到達共贏的目的,這才是一個真正合理的模式,如今雲服務廠商的快速發展,讓很多開源組織的運行模式受到挑戰。
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如果一個人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去做了一件幫助N多人的好事,但他卻一直沒有因此獲取到任何收益,那這件事情合理嗎?這件事件是否能夠真正堅持下去?作者也是需要生活的,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如果一件事情的付出和收益不能夠對等,那么注定這件事情無法長久下去。
就像有的朋友非常厭倦技術公號內會出現廣告,我就想這樣問一句,你平時看電腦有沒有廣告?在騰訊、優酷、愛奇藝看視頻有沒有廣告,使用百度、谷歌搜索的時候有沒有廣告?你每天可以免費的去看很多優質的文章,卻不能容忍公號偶爾出現的一篇技術軟文,如果技術公號主在運營公號的過程中,沒有任何收入,那有什么動力會持續的激勵他運營下去?
現在IT界經常出現這么一批人,想免費使用他人開源產品,還要求對開源產品的文檔安裝、使用編寫得特別詳細,並且要求作者必須及時回復你的任何問題,如果沒有及時回復,就大罵就這種水平還出來開源。對作者沒有任何付出,還要高質量免費分享再加無底限服務,這作者是上輩子欠你的嗎?這不是開源精神,這是流氓精神。
開源精神是為了降低知識獲得的成本,知識的獲得總有成本,實踐證明,互助共享才是學習的最快法則,只想獲得不想付出,那么距離開源精神很遠。知識付費絲毫不違逆歷史潮流,按現在的社會狀態看,還會愈演愈烈。
知識付費
隨着羅振宇的跨年演講的刷屏,一條頗有爭議的話在互聯網上流行:羅振宇不斷在販賣焦慮,從而引導大家進行知識付費。進而發展到很多人問知識付費是不是騙人的?
那么知識付費是不是騙人的?可能眾說紛紜,有的同學通過知識付費學到了很多東西,有的同學購買之后草草看了幾眼就沒有下文了,然后就喊着知識付費是騙人的。我們暫且放下這些疑問,先了解下什么是知識付費,它是如何發展而來。
知識付費源起
百度百科對知識付費的定義: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知識付費有利於人們高效篩選信息,付費的同時也激勵優質內容的生產。騰訊研究院對“分享經濟”的定義:知識分享經濟是公眾將自己的閑置資源(認知盈余),通過互聯網平台與他人分享,從而獲得收入的經濟現象。
用大白話來講,知識付費就是由某個領域內比較著名的資深人士,將自己的經驗和知識抽取出來,以更加簡單易懂的形式分享出去,讓人們付費去訂閱、學習。
人們普遍認為知識付費起源於2011年至2015年。2011年,豆丁網推出付費閱讀產品;2013年,羅緝思維開始招募付費會員;2014年微博開通打賞功能、豆瓣閱讀開啟付費專欄;2015年微信推出贊賞功能……免費的知識分享(開始)進入到知識分享(付費)經濟的萌芽階段。這一階段,打賞、贊賞尚屬於小規模的、隨機的個體行為。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在這一年,知乎、果殼(在行分答)、喜馬拉雅FM、得到及其他知識付費平台相繼出現,知識付費的用戶迅速增長,知識付費產品面臨井噴。2016年的迅速爆發其實離不開微信贊賞這個大平台對用戶的付費教育,
2016年,幾乎每個月都有知識付費的產品出現。當年4月,問咖、值乎上線;5月分答、知乎live上線,王思聰在分答上32個問題賺20多萬的新聞刷遍了整個互聯網;6月,得到app“李翔商業內參”、果殼“職場沙龍”推出;8月,知乎專欄贊賞功能、雪球問答、vipabcV來秀直播、聯想“知了問答”上線;9月,虎嗅推出付費會員,提供深度報告等內容……12月,李開復在一次采訪中說:知識和經驗變現的時代到來了。
上面這些知識付費產品,有些已經暗淡離場,有些停滯不前,還有一些發展越來越好。但凡發展不錯的平台都是聚焦了某些領域的意見領袖,利用這些意見領袖和平台的利益相互捆綁,作者可以通過平台獲取曝光率和收益,平台利用這些作者的知名度推廣平台賺取佣金,從而實現共贏。縱觀整個知識付費領域,仍然處在知識付費的初級階段,未來知識付費應該還有更廣大的市場。
隨着平台型知識付費公司不斷發展,商業模式得到進一步驗證之后,慢慢誕生了很多垂直領域的知識付費產品,比如在商業、英語、技術、職場等領域誕生的知識付費產品不斷;也促進了服務於知識付費平台的工具類產品迅速崛起,比如新榜、西瓜數據、知識星球、小鵝通等。
技術領域知識付費
不過今天我們主要聊的是純技術領域的知識付費產品,寫博客和做公號的原因,和國內的技術平台多多少少都建立過合作,所以對他們的產品、運營模式了解更多一些。
比如我是 Gitchat 平台的付費會員,也在 Gitchat 平台發起過多場 chat,每次參與人數都超過千人;在極客時間擁有 20 多個付費專欄,同時和極客時間合作過多起活動;在慕課網上錄制過免費視頻,參加過慕課網講師的:慕課之夜;技術領域的知識付費還有掘金小冊、51CTO專欄、博文視點圖書、CSDN學院等等。今天我們在其中拿出幾個平台做分析。
Gitchat
純技術領域的專欄知識付費最早誕生於一個小的創業公司叫:Gitchat,網站上線於2016年的6月,這個公司是由前百度文庫閱讀和圖靈公司的出版負責人謝工創立,創立之初就有 CSDN 創始人蔣濤和小道消息的馮大輝給予天使投資。最早的形式是 Chat ,由一個技術人發起一個技術討論的話題,同時設定一個參與的價格,傳播開來吸引感興趣的朋友加入。
早期 GitChat 選擇和很多技術大 V 來合作,一方面技術大 V 自帶流量,第二他們可以依此作為宣傳點來宣傳他們的平台。所以早期就會看到他們在各個渠道,尋找有技術影響力的技術人,和很多技術公號、博客建立聯系,幫他們變現,幫自己宣傳。我就是因為他們工作人員在我的公號留言而了解的這個平台。
每次 Chat 舉辦者可以分成幾百到幾千元,后來這個網站創建了另外一個頻道叫做達人課,以專題系列的形式來分享某一門課程,相比較 Chat ,達人課的形式周期更長,學習起來更系統一些。Gitchat 算是技術知識付費最早的先行者,但真正掀起技術領域知識付費高潮的卻是極客時間。
極客時間
極客時間創建於2017年10月,極客時間由極客邦科技公司創建,公司的總裁是技術大V池建強。極客邦旗下擁有比較有名的就是 InfoQ 網站,常年在國內舉辦各種技術峰會,因此公司積累了一批活躍的技術資源,這些資源被充分的利用到了極客時間。
極客時間玩法最具互聯網化,專欄采用技術大V+暴力營銷的模式來瘋狂發展。極客時間剛上線就玩起了大V站台的模式,最早在極客時間開課程的大V有:左耳朵耗子、西雅圖飛總、美女程序員朱贇等。這些技術圈內最知名的大V給極客時間帶來了第一批用戶。
但真正的高潮還是來自營銷,轉折點在《從0開始學架構》以阿里 P9 架構師為宣傳背景,同時強調推薦購買課程可以返利24元。在課程上線初期,在技術公號領域全面轟炸了一遍,導致當天朋友圈持續刷屏,幾天內課程銷量過萬,真正算是打響了產品。后面又增加了很多拼團、限時購等營銷策略,應該是所有技術在線課程中最會玩營銷的一家平台。
掘金和51CTO
掘金也是一個比較新的技術社區網站,創建於2015年8月,掘金最初來自於稀土,是稀土的一個子版塊,沒想到稀土沒有火起來,反而做為技術分享網站的掘金火爆了起來,於是創始人陰明隨即調整了方向,大力發展掘金。
2018年初的時候掘金也開通了自己的專欄、掘金小冊,剛開始以前端領域的專欄為主,后期也慢慢覆蓋了整個技術領域,掘金小冊最大的特點是為作者提供了專業的文章管理平台,對專欄作者來講體驗較好,同時掘金小冊新課上線時會在技術公號內做營銷,一般是通過固定鏈接購買可以享受半價,這個營銷策略很有效和實惠。
最后一個上線的技術付費專欄是51CTO,51CTO 是一個老牌的技術社區, 成立於2005年,目前已成為專注於IT人職業成長平台;擁有1500萬注冊用戶,覆蓋了中國主流城市大多數IT從業人群,是國內排名第一的服務IT技術人員的專業性服務平台。
51CTO 網站的用戶群體以網絡、運維為主,因此在所有的付費專欄中,這兩方面的課程最為受到歡迎,課程定價也比較有特點都是51元,51CTO付費專欄算是中規中矩,也會做一些營銷,但更多是在網站的體系內來做,很少在外打廣告做宣傳。
慕課網
慕課網不同於以上幾個平台專欄,他誕生的更早但也相對更傳統,一直在深耕技術領域的在線視頻教學,經過幾年的發展也成為了在知識付費領域的一匹大黑馬,不論是師資力量還是產品建設都非常不錯,唯一有缺陷的地方是運營能力稍弱。
慕課網目前應該是 IT 領域內最好的在線視頻學習網站,慕課網成立於2013年,是一家從高校走出來的創業公司,慕課網創始人陳志鋒。現有用戶超過1500萬,合作講師規模已超過1500+,且均來自國內外一線互聯網公司。
我算是慕課網的第一批用戶,2014年我想在地鐵上學習PHP,網上搜索了一下沒找到幾個,好像當時就發現了網易雲課堂和慕課網。慕課網當時的視頻課程很少,而且絕大部分視頻課程都是入門級的課程,但課程免費、講師內容幽默易懂、質量很高,這為以后慕課網的發展做了積淀。
慕課網早期憑借着優質內容、免費觀看、移動端使用體驗很好等特點,迅速占領了一大批IT小白用戶。從2013年到2016年,整整近3年時間,慕課網都在推免費、優質的視頻課程,通過這些占領了IT領域視頻教育第一把手。
慕課網從2017年開始商業模式的灰度測試,推出了兩種不同形式的課程,第一種是就業班的形式,主要講知識的使用,按照語言或者框架分不同的類型來學習,占比較少;第二種就是實戰課程,也是它們網站主推的一種模式,以實戰項目為內容,講解各個技術的使用,特別受到歡迎。
去年1月時候我參加了慕課網的慕課之夜,慕課網邀請了慕課網大部分知名講師一起開了個晚會,在一個酒吧搞得很互聯網化(有鋼管舞)。在那天了解到已經有幾位慕課網的老師,在慕課網一年的分成已經達到了百萬級別。並且慕課網在目前的IT視頻教學領域幾乎沒有對手,不過極客時間已經慢慢推出了多個視頻專欄,可能最終免不了兩者大戰一番,我們拭目以待。
對比
各個平台產品的特點:
- Gitchat :Gitchat 平台的付費產品最為豐富,包含 Chat 、達人課、精品課、極客書等領域,並且其中的課程都比較接地氣,偏向於實踐這個領域。因為創世人來自於出版行業,因此運營手段偏傳統。
- 極客時間:極客時間的專欄走高大上領域,因此課程更多偏向於理論或者基礎,所以專欄讀者的覆蓋面比較廣,因此對原理、基礎、思維等方面比較突出,運營手段多樣極具互聯網化。
- 掘金小冊:掘金小冊目前上線產品較少,主要以前端和編程語言本身為主,專欄內容還在不斷的完善中,內容質量也不錯。
- 51CTO:作為最后一個上線的技術付費產品,51CTO的產品還在不斷打磨中,專欄以網絡、運維領域的課程為主,課程也在不斷的豐富中。
- 慕課網:專業做 IT領域的視頻課程,產品體驗最好、用戶量最大、課程質量好、銷量比較可觀,他們公司的玩法也很互聯網化,我比較喜歡。缺點是課程都需要后期制作、排期,往往錄制一個課程到發布需要大半年的時間。
需要說明的是在平台寫專欄/錄制視頻是一個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幾乎需要花費你所有的業余時間,並且一旦決定開一個專欄,必須要做大量的學習、調研、總結,結合自己掌握的知識重新把這些知識理解,用通俗的語言來講述出來。真的很費時間和精力!但開通一個專欄對作者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鍛煉機會,如果清晰的講解整個技術,至少需要再次深度理解一遍這些內容,也算是更深度的再次學習。
這些平台和作者的分成,以及各個平台做為普通作者收益的相關信息,因為可能涉及到對方的商業信息,這里暫時不方便直接透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我的知識星球就聊掙錢查閱。
知識付費的價值
在互聯網發展到如今,可以說任何你想學習的知識都有可能在互聯網找到,但正是因為內容太過於豐富,質量參差不齊,會對初學者造成很大的困擾。就拿技術領域來說,如果你想學習 Spring Boot ,使用谷歌搜索 Spring Boot 關鍵字會有 3.8 億條搜索結果,如何在這個 3.8 億中篩選出合適的資料就變得非常具有挑戰性。
就我個人理解來講,知識付費的價值最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雖然互聯網上有大量的免費文章,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嘗試、總結,購買對應的付費產品,可以節省大量的篩選成本;第二,知識付費的作者一般在領域內有多年的從業經驗,會將復雜的內容以簡單易懂的形式去教學,方便學習者快速吸納知識;第三,作者會將實踐過的經驗編寫在課程中,避免初學者在實際應用中走彎路,他的經驗經過你的學習也會成為你的實踐經驗。
總結一下,技術領域的知識付費,可以讓你快速學習、少走彎路、收獲經驗,最終節約了你的寶貴時間,可以說是付費購買了你的時間。其實現在技術領域的知識付費真的非常便宜,因為課程的銷量都比較大,平攤到每個人身上的價格就只有幾十塊錢。如果需要一對一的服務,估計給這些老師一天一萬塊錢,他們也不想這樣費力去干這件事情,這其實也是互聯網的價值之一。
現在知識付費其實還在一個很初級的階段,很多人還不是很認可這個模式。我經常喜歡舉這樣一個例子,大家經常樂意付費幾十元左右去看一場 3D 美國大片,因為它不用費腦子,看完之后挺爽,爽完之后也就沒什么了,大眾已經非常認可這個模式;但同樣需要付費幾十元去學習一門知識的時候,大家就需要猶豫半天,一方面學習是一個被動的過程,需要克服逆心理過程,同樣因為它是一個新事物,會比較容易懷疑是否被套路。
但確實也不排除,知識付費的迅速發展有一些質量不太好的課程混入其中,讓用戶購買后后悔不已,但大部分課程質量應該都是可以得到保障的,特別是頭部平台公司的課程。現在技術領域的知識付費公司,大部分都在虧錢,幾乎沒有幾個可以通過課程收費能夠覆蓋成本的,都處在一個教育市場的階段,后期知識付費應該會越來越普及,未來將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