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是我們常常吃到的一種調味料,大蒜食用價值很高。那么,用大蒜敷腳心涌泉穴的功效和具體方法是怎樣的呢?
經常吃大蒜是可以起到抗菌消炎的功效,此外大蒜在防癌抗癌上面也是作用顯著,其實大蒜除了可以直接食用外,我們還可以用大蒜來敷腳心呢?
大蒜 (Garlic)又叫蒜頭、大蒜頭、胡蒜、葫、獨蒜、獨頭蒜,是蒜類植物的統稱。半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蔥屬,以鱗莖入葯。春、夏采收,扎把,懸掛通風處,陰干備用。農諺說“種蒜不出九(月),出九長獨頭”,6月葉枯時采挖,除去泥沙,通風晾干或烘烤至外皮干燥。
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圓錐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質鱗皮,剝去鱗葉,內有6~10個蒜瓣,輪生於花莖的周圍,莖基部盤狀,生有多數須根。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剝去薄膜,即見白色、肥厚多汁的鱗片。有濃烈的蒜辣氣,味辛辣。有刺激性氣味,可食用或供調味,亦可入葯。地下鱗莖分瓣,按皮色不同分為紫皮種和白皮種。大蒜是秦漢時從西域傳入中國,經人工栽培繁育,具有抗癌功效,深受大眾喜食。
大蒜敷腳心是泄氣的方法,只能用1-2 次,不能多用,用它來祛虛火的最快捷。比如:經常口腔潰瘍,口干口渴,喝多少水都覺得渴。五心煩熱(手心兩個,腳心兩個,心口一個,合稱五心),睡覺踢被子,手和腳總是不自覺的伸到被子外面。或失眠煩躁,難以入睡。還有臉上起痘痘,起的是那種擠不出米的痘痘。嘴唇干燥甚至起皮。脖子甩一甩就嘎嘎響,膝關節也經常嘎嘎響。眼睛干澀,或看東西模糊。則可用大蒜敷腳心,輕者一次就好,重者3 天后再敷一次即可。
具體方法如下:
洗凈腳后把大蒜一個獨頭蒜攪碎后用小勺放在先撕好的一條保鮮膜上,然后將放有大蒜的位置敷在腳心涌泉穴上(位置在1/3腳處); 將保鮮膜纏在腳上固定好。等到腳心感覺辣的就要取下(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一般在1小時左右,只要感覺辣就取下,這樣才不會起泡),然后用清水洗凈腳。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大蒜,我們知道大蒜不但可以食用而且營養非常豐富,大蒜有殺菌,抗疲勞,降血糖等功效,上文我們采用了大蒜來敷腳心可以起到治療失眠等好處。
涌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主治肺系病證,大便難,小便不利,奔豚氣。操作方法為直刺0.5~1寸。
腳心涌泉穴在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
現代常用於治療休克、高血壓、失眠、癔病、癲癇、小兒驚風、神經性頭痛、遺尿、尿瀦留等,為急救穴之一。涌泉葯物敷貼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
腳心涌泉穴主治
1.昏厥、中暑、癲癇、小兒驚風等急症及神志病患;
2.頭痛,頭暈;
3.咯血,咽喉腫痛;
4.小便不利,便秘;
5.足心熱;
6.奔豚氣。
涌泉穴,在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涌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地沖穴取穴方法: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涌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主治疾病: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下肢癱瘓、頭頂痛、咽喉痛、失音、舌干、小兒驚風、癲癇、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病、精神分裂症、奔豚氣等。穴道指壓法治療腦溢血后的復原、穴道按摩治療膀胱炎、指壓法治療白發等等。
人體穴位配合:配然谷穴治喉痹;配陰陵泉穴治熱病挾臍急痛,胸脅滿;配水溝穴、照海穴治癲癇。配太沖穴、百會穴治頭項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穴義: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溫熱水氣。
運行規律:由天部橫向傳於然谷穴。
功能作用:散熱生氣。
《黃帝內經》:“腎出於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