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問
教學中使用博客園來提交作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參考「使用博客園進行學習」),我把課程答疑也轉到了博客園小組,在開課期間,我的課程小組一直排名第一,學生問答、互答的頻率、質量都有了大幅的提高。使用博客園小組相比QQ群,微信群答疑的好處是問答不會很快被沖掉。
大家可以看看《信息安全系統設計基礎》、《Java程序設計》等課程的答疑情況。
相對於以前學習過程中什么問題也不提,有問題就是不小的進步了。隨着學生提問的增多,我也發現有的學生提問幾乎不經思考,不作努力。這是非常不好的,我覺得有必要對如何提問稍作指導。
首先大學要明白:提問的目的絕不是為了輕而易舉地獲得答案,而是為了逐步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形成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
答疑中發現有的學生愛提問並不能說明他在思考,也許說明他有很重的依賴性(其實大多人都這樣)。但是經過主動思考,並提出一個有深度的問題,這樣的提問對培養思考能力會非常有價值。一個不善於提問的人是不會成為優秀的批判性思維者的,答案不能推動思維的發展,真正能推動思維發展的是問題。不過大部分同學提出的問題都不是能刺激大腦思考的問題,而是反映了他的大腦充滿惰性的問題。他們提問只是需要一個“一針見血”的答案,而不是好的思考過程。
提問的智慧
著名黑客ESR寫了篇在論壇中如何提問的文章「提問的智慧:http://www.dianbo.org/9238/stone/tiwendezhihui.htm (How To Ask Questions The Smart Wayhttp://www.catb.org/~esr/faqs/smart-questions.html)」是篇不錯的學習資料。
李笑來老師(知筆墨,微博,知乎,[微信公眾號:xiaolai-xuexi])說:
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只字不差地反復閱讀這篇文章,直至對其中的基本原則了然於心,乃至於能把這些原則應用在任何領域才對。
能讀懂這句話的基本上可以自己解決問題了。
「提問的智慧 (How To Ask Questions The Smart Way)」可以按時間順序總結成下表:
提問的方式
不同的提問方式有其優缺點:
提問模板
專業問題的“三問(問自己、問對象、問方式)”模式:
- 搞清楚自己的問題(問自己):詢問自己問問題的目的;詢問自己為解答這個問題做了什么;詢問內容本身是否具體清晰合理。
- 了解提問的對象(問對象):思考被提問對象的相關信息,如術業專攻、性格特點、活動時間等等。
- 選擇合適的提問方式(問方式):用什么樣的方式詢問可以有效地達到自己的目的?各種方式的優缺點是什么。
我們可以將“時間”模式與“三問”模式整合成一份工具表格,如下表:
希望大學參考這個模板,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和思考的深度。
提問示例
答疑中最怕沒有上下文的問題:
- 老師,我的虛擬機昨天還好好的,今天起不來了,怎么辦?
- 老師,我git commit 失敗了,怎么辦?
- 老師,程序出錯了,怎么回事?
- 博客園為什么申請不了?
- ...
工具使用的提問
參考從「八個雅鹿」談搜索技巧 問搜索引擎比較好,一些基本的問題還是要讀一下出錯信息,不少同學一看是英文就不讀了。
一個模板可以是這樣:
我使用XXXX程序時,環境情況是(操作系統版本,瀏覽器版本,...),我做了XXX操作,結果出現了XXX問題,我在搜索引擎上找到XXX解答,我的理解是XXXX,我操作時出現了XXXX問題,還是無法解決問題,我也請教了同學XXX,也沒有解決問題,老師,您能幫我看看是怎么回事嗎?
教材內容學習中的問題示例
鄒欣老師(博客,微博,豆瓣)提供了一個簡化可操作的提問模板是:
-
在每個問題后面,請說明哪一章節的什么內容引起了你的提問,提供一些上下文
-
列出一些事例或資料,支持你的提問 。
-
說說你提問題的原因,你說因為自己的假設和書中的不同而提問,還是不懂書中的術語,還是對推理過程有疑問,還是書中的描述和你的經驗(直接經驗或間接經驗)矛盾?
一個模板可以是這樣:
我看了這一段文字 (引用文字),有這個問題 (提出問題)。 我查了資料,有這些說法(引用說法),根據我的實踐,我得到這些經驗(描述自己的經驗)。 但是我還是不太懂,我的困惑是(說明困惑)。
【或者】我反對作者的觀點(提出作者的觀點,自己的觀點,以及理由)。
根據同學
教材中代碼學習中的問題示例
- 教材PXX代碼運行結查為什么是xxxx呢?我原來認為這個地方應該是XXX,我寫的代碼的碼雲鏈接是XXXX。
- 教材PXX代碼第X行是什么意思?這個問題我查找了XXXX資料,我的困惑是XXX。我寫的代碼的碼雲鏈接是XXXX。
參考資料
- 學會獨立思考:學習篇(電子版)
- 學會提問 (電子版)
歡迎關注“rocedu”微信公眾號(手機上長按二維碼)
做中教,做中學,實踐中共同進步!
-
版權聲明:自由轉載-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3.0
如果你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請點一下左下角的“好文要頂”和“收藏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