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API接口设计之token、timestamp、sign具体实现

内容来源于:https: www.cnblogs.com red fox p .html 一 token 简介 Token:访问令牌access token, 用于接口中, 用于标识接口调用者的身份 凭证,减少用户名和密码的传输次数。一般情况下客户端 接口调用方 需要先向服务器端申请一个接口调用的账号,服务器会给出一个appId和一个key, key用于参数签名使用,注意key保存到客户端,需要做 ...

2020-06-28 10:54 0 624 推荐指数:

查看详情

API接口设计tokentimestampsign具体实现

一、token 简介 Token:访问令牌access token, 用于接口中, 用于标识接口调用者的身份、凭证,减少用户名和密码的传输次数。一般情况下客户端(接口调用方)需要先向服务器端申请一个接口调用的账号,服务器会给出一个appId和一个key, key用于参数签名使用,注意key保存 ...

Wed Apr 15 00:02:00 CST 2020 0 1660
Spring Boot web API接口设计tokentimestampsign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vbirdbest/article/details/80789817一:token 简介Token:访问令牌access token, 用于接口中, 用于标识接口调用者的身份、凭证,减少用户名和密码 ...

Sat Mar 09 00:16:00 CST 2019 0 755
App开放接口API安全性之Token签名Sign设计实现

前言 在app开放接口api设计中,避免不了的就是安全性问题,因为大多数接口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一些敏感的数据,所以对这些接口需要进行身份的认证,那么这就需要用户提供一些信息,比如用户名密码等,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让用户暴露的明文密码次数越少越好,我们一般在web项目中,大多数采用保存 ...

Mon May 27 02:03:00 CST 2019 0 501
【转】App开放接口api安全性—Token签名sign设计实现

前言 在app开放接口api设计中,避免不了的就是安全性问题,因为大多数接口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一些敏感的数据,所以对这些接口需要进行身份的认证,那么这就需要用户提供一些信息,比如用户名密码等,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让用户暴露的明文密码次数越少越好,我们一般在web项目中,大多数采用保存 ...

Wed Mar 09 18:37:00 CST 2016 0 7981
App开放接口api安全性—Token签名sign设计实现

前言 在app开放接口api设计中,避免不了的就是安全性问题,因为大多数接口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一些敏感的数据,所以对这些 接口需要进行身份的认证,那么这就需要用户提供一些信息,比如用户名密码等,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让用户暴露的明文密码次数越少越好,我们一般在web项目 中,大多数采用保存 ...

Sun Jul 10 21:55:00 CST 2016 0 38055
App开放接口api安全性—Token签名sign设计实现

前言 在app开放接口api设计中,避免不了的就是安全性问题,因为大多数接口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一些敏感的数据,所以对这些 接口需要进行身份的认证,那么这就需要用户提供一些信息,比如用户名密码等,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让用户暴露的明文密码次数越少越好,我们一般在web项目 中,大多数采用保存 ...

Sat Sep 03 22:36:00 CST 2016 0 1842
App开放接口api安全性—Token签名sign设计实现

前言 在app开放接口api设计中,避免不了的就是安全性问题,因为大多数接口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一些敏感的数据,所以对这些接口需要进行身份的认证,那么这就需要用户提供一些信息,比如用户名密码等,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让用户暴露的明文密码次数越少越好,我们一般在web项目中,大多数 ...

Wed Mar 15 19:54:00 CST 2017 1 3854
App开放接口api安全性—Token签名sign设计实现

前言 在app开放接口api设计中,避免不了的就是安全性问题,因为大多数接口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一些敏感的数据,所以对这些接口需要进行身份的认证,那么这就需要用户提供一些信息,比如用户名密码等,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让用户暴露的明文密码次数越少越好,我们一般在web项目中,大多数采用保存 ...

Sun Jul 03 01:39:00 CST 2016 0 9945
 
粤ICP备18138465号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