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包是指发送端发送的包速度过快,到接收端那边多包并成一个包的现象,比如发送端连续10次发送1个字符'a',因为发送的速度很快,接收端可能一次就收到了10个字符'aaaaaaaaaa',这就是接收端的粘包。 可能我们在平时练习时没觉的粘包有什么危害,或者通过把发送端发送的速率调慢来解决粘包 ...
粘包是指发送端发送的包速度过快,到接收端那边多包并成一个包的现象,比如发送端连续10次发送1个字符'a',因为发送的速度很快,接收端可能一次就收到了10个字符'aaaaaaaaaa',这就是接收端的粘包。 可能我们在平时练习时没觉的粘包有什么危害,或者通过把发送端发送的速率调慢来解决粘包 ...
socket粘包: socket 交互send时,连续处理多个send时会出现粘包,soket会把两条send作为一条send强制发送,会粘在一起。 send发送会根据recv定义的数值发送一个固定的数值,如果最后一次,所剩的数值小于recv定义数就会连带两条send数据 ...
一,粘包问题详情 1,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永远不会粘包 你的程序实际上无权直接操作网卡的,你操作网卡都是通过操作系统给用户程序暴露出来的接口,那每次你的程序要给远程发数据时,其实是先把数据从用户态copy到内核态,这样的操作是耗资源和时间的,频繁的在内核态和用户态之前交换数据 ...
##socket 丢包粘包解决方式 采用固定头部长度(一般为4个字节),包头保存的是包体的长度 header+body 包头+包体 下面的例子不是按照上图中规定的格式编写的,但是思路都是一样的,先读出一个包头,得到包体的长度,解析出包体 ...
# import socket # import subprocess # iphon=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建立一个socket对象) # iphon.bind(('127.0.0.1',8080 ...
大家在使用SOCKET通信编程的时候,一般会采用UDP和TCP两种方式;TCP因为它没有包的概念,它只有流的概念,并且因为发送或接收缓冲区大小的设置问题,会产生粘包及半包的现象。 场景: 服务端向连续发送三个“HelloWorld”(三次消息无间隔),那么客户端接收到的情况会有以下三种 ...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 ...
最近项目遇到socket服务端接收报文不全的问题,与其客户端约定的是报文长度+报文体。然而当客户端数据量大的时候,用分包发送,导致服务端报文日志接收不完整,于是想着先读出包体长度,再读出包体,不够就一直读,部分代码如下: 这样server端接收到的都是 ...